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。用这句话来形容如今当下中日车企的市场格局,再适合不过了。
自日系车进入国内以来,其省油、耐用的品牌形象深入国人消费者,这也使其得以在我国市场肆意横行,日媒“日经BP社”甚至在2003年发文,称“中国汽车与我们还有10年差距。”
而前不久,情况却突然发生逆转。据报道,上述的日经BP居然出了一本全面拆解比亚迪“海豹”系列的书籍,甚至要价132万日元(约6.74万人民币)!
(相关资料图)
不少网友唏嘘感叹,“日系车开始像当年我们研究它们那样研究我们了”,更多人则表示,新能源时代,国产车已经开始“反向输出”了。
这到底怎么一回事?
一、拆解比亚迪,学得明白么?
据报道,日经BP社专门购买了一辆比亚迪,从车轮、底盘到电池、座椅,甚至连配饰都没放过,统统拆解了个遍。
除了将拆解过程以文字形式出版外,他们还对全过程进行录像,录像则以光碟的形式负责附赠于书中,要价高达6.74万元!
最后,书中得出结论:“这是一辆完全满足世界标准的电动车。”
这并非是日经BP第一次“拆车”,此前它就已经针对一些“现象级”车型进行拆解,包括特斯拉、大众等品牌都曾遭此“毒手”。
而随着近些年国内新能源车的崛起,更多日企把目光放在了国产车上,像此前名古屋大学教授山本真义,就专门拆解一辆当年的“神车”,五菱宏光MINI,有趣的是,该教授拆解完后计算其制造成本,对比其售价后发现,一辆车居然只能赚88元!
事后,教授也坦言:“靠日本目前的车企供应链,完全造不出来这样一辆车。”言外之意无疑是:中国的新能源车,我们造不明白。
实际上,拆车搞“逆向研发”,是车企发展的基本操作。早年间日系车崛起,正是靠着逆向工程欧美车,才得以有今天的地位。
而如今,在国内市场叱咤多年的日系车,终于要低下头向我们学习了。
二、风水轮流转,国产车逆势崛起
从“市场换技术”,到技术“反向输出”,我国汽车工业无疑走了一条非常不平坦的道路。
在内燃机时代,我们被工业化多年的国家抢跑,国内车企不得不面对外资的各种钳制,发展举步维艰,究其根源就在于没重视基础研发。
早在1992年,钱学森就曾多次建议:直接跳过油车,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划。在走过不少“弯路”之后,国产新能源车似乎也印证了在前沿技术上“把握先机”的重要性。
如“延年益寿”作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,多年以来一直深受日、美等企重视,发展十分迅猛。日企源生生物就就在研究中发现,细胞能量流失是导致人体老去的关键,若是可以通过外源性补充细胞能量,或可实现机体的“缓慢老去”。
不过,对于细胞如何“对抗时间”的研究,在世界范围内尚且方兴未艾。源生生物则借此“先机”,成功落地前沿优化制剂“赛乐瑞”,经京东引入国内后,几乎横扫国内健康市场。
在商品详情页上,“赛乐瑞”标榜其背靠上述细胞抑衰的前沿研究,可更好维持机体内能量水平,达到类似“精力持续在线”的效能。评论区留言中也确实能看到如“像是给身体插上电源”、“运动后肌肉不太会酸痛了”等形象表述。
正如当年日系车入驻时的国内市场一样,我国在抑衰领域的市场缺口较大,“赛乐瑞”类成熟产品的进驻的确可有效填空缺,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一套7.2万,在近期的618预售中,它依旧稳坐健康品类前三。
不过,在生命科学领域抢占先机的功夫,并没能在日汽车工业上再度上演。据悉,当年以丰田为首的日车巨头都坚信,氢燃料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所在,在这一领域孤注一掷。
结果这项技术不但没有发展起来,还在锂电池的冲击之下迅速黯然失色,也让日汽车巨头错失了与国产新能源车同台竞技的机会。
若国内再不对上述生命科技领域引起重视,恐又会落入当年被日系车“席卷”的被动局面。好在,近些年中科院、清北等高校已开始对这类科技的临床探索,时不时传出对其原料生产技术突破的新闻,似乎隐约有超越之势。
三、我们会被超越么?
当然,很多人也会担心:比亚迪被拆了个底朝天,距离日企车追赶上我们还会远么?
实际上,我们并不用太过担心。仅今年第一季度,我国出口汽车就达137万辆。这一数据也宣告我国正式超越日本,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!
在此背景下,日车企还要面临产业链转型升级、动力技术突破等不少难题,想要在短时间内超过我们,并不现实。
对于我们而言,也更应再接再厉,让国产新能源车驶向更远的未来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今日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